建立對「過動症」的正確認識
身心科主治醫師 王麟祥
高雄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
臺北榮總兒青精神科臨床研究員
關於「過動症」,幾乎一段時間就會躍上新聞版面,而媒體或網路上充斥過多不實的說法,所以本人想藉這個園地做一點簡要的說明。
「過動症」的正確全名是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簡稱ADHD)。「過動」不是唯一的症狀(有些患童並不過動),其他可能的表現包括專注力難持續、時常忘東忘西、做事粗心…等。講到這裡,大家腦中會浮現的第一個疑問是「這真的是個病嗎」?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,已經有諸多的科學文獻,證明ADHD 是個腦功能失調的「生理疾患」,而非僅是「心理問題」。建議大家可上「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」網站搜尋相關衛教知識(www.tscap.org.tw)。
大家也許看到媒體上,有些人指責醫師過度診斷與開藥,這是另一項誤解。『健保資料庫分析國內近年ADHD 就診率僅約2%左右,與國際間大型社區流行病學研究所得的盛行率相對照之下,ADHD 在臺灣的被診斷率未達三成』(此段引用自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網站)。診斷後的治療被評斷為只會開藥,實際上,多數兒童精神科醫師皆戰戰兢兢的進行診斷與衛教,並非只是按完電腦就請患童離開。至於未接受治療的長期後遺症,也已經有很多的文獻證明(意外受傷、物質濫用等),並非醫師胡說藉此來恫嚇患童和家屬。
至於是否該服藥?目前藥物治療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療法(即使不是「治癒」),如果很擔心服藥,家長就得多花一些時間學習「行為治療」及陪伴患童,並且在半年後回身心科門診追蹤。而坊間盛行的「感統治療」,並沒有足夠的科學根據背書,並非我們推薦的療法。常常看見許多家長,讓孩子上了多年的感統沒有進步,才願意到身心科看看,但治療上已經變得更不容易了。
最後想說的是,臺灣有「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」這個專業團體,會員醫師皆為對兒童心智疾患有一定訓練的精神科專科醫師,而ADHD 的診療正是這群醫師的專長。建議諸位讀者,如發現週遭兒童有專注力欠缺或過動問題,宜求助於專業的兒童精神科或一般精神科醫師,相信一定能獲得正確的說明與診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