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療育
職能治療師 林侑萱
一、建議的教養原則
1. 即時給予回饋:面對無聊、繁瑣、沒有回饋的工作時,過動兒就會想找點事做,
如果我們想讓他持續手頭上的事情,就得安排一些正面的回饋
和鼓勵,但如果沒有持續,一樣給予輕微的負面回饋。
2. 經常給予回饋:不只需要即時的回饋,而且是要高頻率的回饋,但太過度的回
饋會造成疲乏,當然要調整該給回饋的工作時間。
3. 加強或加重給予其行為的回饋:提供比一般小朋友更明顯且強的結果。
4. 獎勵先於懲罰:先正面再負面;當好的行為不斷受到獎勵至少持續一星期後,
再開始處理相對的負面行為,懲罰應該仍是溫和的,如短暫的
隔離、停止活動或權利,指對某項負面行為懲罰,不要處罰所
有做錯的事。
5. 把時間具體展現出來:計時器,幫孩子規劃需長時間完成的報告進度,日起有
功,一天做一點,否則孩子一定會拖到最後或無法完成。
6. 在做一件事情的當下顯示具體的提醒:將執行的時刻、地點和叮嚀具體顯示,
寫在紙條、卡片或白板上,如:專心寫功課、不要發呆、仔細看題
目、不會可以問、寫完要檢查等,依不同需求而定。具體的提示越
多孩子越能照著完成。
7. 讓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具體化:面臨需要停下來思考的情境時,過動兒無法
像別人一樣可以在心裡斟酌一番,總是先衝動的馬上反應,如果能
將解決問題的心理歷程具象化會有助於他們思考。
8. 前後一致:不同時間、地點、不同處理的人,標準和回應都必須一致,且選擇
了一樣要改變的行為後,不要太快放棄。
9. 採取行動,不要大呼小叫:採取行動就會改善,不斷的口頭教訓,只會使事情
惡化。
10. 預做準備:例如五步驟:
(1)在進入情境(餐廳、商店)前,先停下來 (2)複習約定
(3)先設定獎賞 (4)如沒有遵守約定的處分 (5)照計畫進行
11. 接納他的障礙特質
12. 不要把孩子的問題當作自己有問題:不要想辯贏孩子,保持冷靜及幽默感。
13. 練習原諒,做好情緒管理
二、常用的活動
☉靜態:
→基礎訓練:增進基本能力(仔細看、仔細聽、仔細複述,將查覺到
的內容表達出來)
活動範例:閃示卡片、猜猜○○在哪裡(小小魔術師)、連連看、迷宮、找找看、
尋寶遊戲、星星有幾個、相關與不相關的圖畫、拼圖、七巧板、
串珠珠、穿線遊戲、快夾彈珠、著色方塊、摺紙遊戲、剪貼遊戲、
心臟病(數字、顏色)、韻律的兒歌(接唱)、舉相反、電腦遊戲、
聽聽看是什麼聲音(動物、生活用具、交通工具)
→技巧訓練:預先計畫的能力(分析要求、計畫步驟),以及運用自我教導和行為
技巧來避免干擾、錯誤和挫折
活動範例:歸類練習、記憶遊戲、猜謎遊戲、撲克牌遊戲、棋類遊戲、大富翁、
邏輯排列、接龍(文字、相關的圖片)
☉動態
→基礎訓練 : 動作的基本能力
活動範例: 走平衡木、往前跳、跳障礙、開合跳、單腳站、單腳跳、
丟接球(用手、籃子、手套、目標物)、攀爬、翻滾(左右、前滾翻、
加滾筒、毛巾)、平衡板遊戲(站、跳、搖晃)、各式盪鞦韆(坐、
站、躺、趴)、滑板遊戲(坐、站、趴、小飛機)、大龍球遊戲(坐、
躺、趴、推)、跳跳馬、手推車走路、模仿動物行動(跳、爬、飛、
走)
→技巧訓練:動作計畫能力、動作組織能力
活動範例:平衡木加障礙(丟接球)、高高低低障礙賽、跳房子、彈跳床接球、
用球拍夾球走(過障礙)、打棒球、槌球、踢足球(目標、過障礙、
傳接球)、拍球繞障礙、雙人運球(毛巾、工具、身體部位)、夾球跳、
爬繩梯丟球、穿越繩梯、攀爬過障礙、雙人翻滾、翻滾繞障礙、盪鞦韆取物(丟球、套圈圈、打怪獸)、滑板車繞障礙、滑衝丟球、大
龍球繞障礙(上斜坡)、跳跳馬繞障礙、闖關遊戲(結合上列數個關卡
亦可安排故事劇情結合語文與想像力)
☉團體活動 : 培養社交能力、問題解決能力
闖關遊戲、請你跟我這樣做、老師說、123木頭人、大風吹、紅綠燈、
找領袖、舉旗遊戲、傳話遊戲、換椅子、搶墊子、角色扮演(情緒扮演、劇
本遊戲,以在家中日常生活及學校生活會發生的狀況為主)